热门关键词: 2023 2024
您的位置: 主页 > 半岛新闻中心 > 公司资讯

全国服务热线

020-88888888

相关文档

作者:小编时间:2024-01-03 22:41 次浏览

信息摘要:

 半岛体育官网森特钢集团成立20多年来,立足自身定位,持续创新,研发生产的多项拳头产品获得冶金行业质量金杯奖;打造“深度融合,实现钢厂与城市和谐发展…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成为民营钢企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。对  今年6月29日,澳森特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澳森特钢)新建220平方米烧结烟气净化脱硫脱硝项目一次投产成功,标志着其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。就在2022年,...

  半岛体育官网森特钢集团成立20多年来,立足自身定位,持续创新,研发生产的多项拳头产品获得冶金行业质量金杯奖;打造“深度融合,实现钢厂与城市和谐发展…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成为民营钢企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。对

  今年6月29日,澳森特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澳森特钢)新建220平方米烧结烟气净化脱硫脱硝项目一次投产成功,标志着其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。就在2022年,澳森特钢将国家级荣誉——“绿色工厂”收入囊中,成为河北省辛集市获此殊荣的两家企业之一。

  12月8日上午,河北省辛集市氢能产业大会澳森特钢交车仪式在澳森特钢举行。这是澳森特钢推进氢能应用的重要时刻,标志着澳森特钢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  近年来,澳森特钢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坚持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并驾齐驱,深化减污、降碳、扩绿等协同工作,构建工艺低碳化、生产清洁化、产品绿色化、资源循环化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,让绿色澳森的底色更加鲜亮。日前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走进澳森特钢,一幅澳森生态画卷清晰呈现眼前。

  作为重点碳排放行业,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为此,澳森特钢多措并举,推进全流程绿色低碳发展。

  “近几年,澳森特钢坚持前瞻性思考、全局性谋划、战略性布局、整体性推进的思路,先后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,实施了综合减排治理、工艺升级改造等一系列项目。”澳森特钢总经理王喆表示。

  该公司对原料大棚全封闭改造,对高炉煤气进行精脱硫,对铁水包加盖,对高炉出铁口进行全封闭,高标准配套建设300多台(套)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……做到应改尽改,不放过任何一个产污点。“改造后,真正实现了‘用煤不见煤、用矿不见矿、运料不见料、出铁不见铁’。”王喆说。

  “以前上班是蓝领、下班是‘灰领’,现在衣服穿几天都是干干净净的。”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。

  清洁运输作为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一环,澳森特钢投资1.1亿元对运输车辆进行升级,购置126辆电动重卡用于厂内运输,使得清洁运输比例超过80%。

  高标准的改造也带来了显著的成效。2022年,澳森特钢吨钢颗粒物排放量为0.15千克、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.078千克、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.021千克,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。

  “2022年7月份,公司清洁运输通过评估监测验收,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;2023年12月9日,包括有组织、无组织排放在内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通过评估监测验收并在钢协网站公示。”澳森特钢环保节能部部长李焕峰介绍,目前,环保创A工作已进入收尾验收阶段。

  节能降耗提效,是钢铁行业最可控、最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,澳森特钢将其贯穿于每一个工艺流程中。

  铁前,采用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、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技术等;钢后,采用转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、转炉煤气自动点火伴烧技术等……澳森特钢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持续深挖节能降耗提效潜力。

  提升自发电率,是钢铁企业实现节能、减排、增效的“法宝”。据了解,每发1千瓦时电,相应需要大约400克标准煤、4升水,产生约272克粉尘、997克二氧化碳、30克二氧化硫、15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。

  “我们先后投运8万千瓦煤气回收机组、10万千瓦煤气回收机组和80兆瓦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煤气发电项目,将煤气回收用于发电,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益。”该公司风电部部长王岩补充道。

  澳森特钢还提前布局清洁能源,上马光伏发电项目。早在2014年,该公司就在轧钢东区厂区内布局了光伏项目,总安装容量为3758.4千瓦,之后装机量逐年扩大。2021年,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到99.93万千瓦时,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146.53万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18万吨标准煤。

  “目前,我们的自发电率最高可达60%。”王喆说,下一步我们将和其他公司合作,在周边村镇的闲置地方布局光伏发电项目,进一步提升绿电率。

  该公司按照“源头全减排、污水全收集、雨污全分流、污水全处理、水质全提升”的工作要求进行节水,用水来自3个途径:建立污水处理中心,对污水进行分类收集、集中处理、梯级循环利用,实现零排放;建立雨水回收系统,将雨水回收处理后使用,有效降低新水消耗量;引入南水北调地表水,作为新水的补给。

  “污水处理中心经过不同工序处理后的水,有着不同的用途,不仅供各工序循环使用等,而且深度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养鱼、饮用的级别。”刘磊说。带着好奇,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来到水处理中心,看到鱼儿在盛着深度处理后的水的鱼缸里畅游,不禁惊叹。

  据介绍,2022年,澳森特钢吨钢耗新水为1.48吨,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2.42吨相比,低40%。

  “万石谷,粒粒积累;千丈布,根根织成。”绿色低碳亦是如此,澳森特钢真正将其贯穿在每一个工序中,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处。

  “独木不成林,一花难成春。”澳森特钢始终遵循“高于标准、优于城区、融入城市”的原则,坚持把持续打造与城市和谐发展的“共同体”作为根本目标,在做好自身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的同时,引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共同打造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,共建共享绿色钢铁生态圈,实现与城市的深度融合。

  延伸产业链,让产品用于城市建设。为回收固体废弃物,澳森特钢投资8000万元,建设2条先进的高炉热渣制备矿棉生产线日顺利投产。

  据了解,该生产线直接利用澳森特钢炼铁厂生产的热态熔渣生产矿棉,运输距离短,热能利用充分、成分稳定,生产成本只有传统生产工艺的60%~80%,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。

  该生产线与矿渣、钢渣立磨生产线、钢渣有压热焖生产线年,该公司处理高炉水渣173万吨、钢渣81万吨、除尘灰12万吨,实现了固废的高价值利用,且产品用于铺路等建筑领域。

  “厂区外面的这条大路,其中一半路修的过程中用了澳森钢渣。”澳森特钢党总支、综合管理部部长贺斌介绍道。

  为城市输“绿”,让余热余能再发挥“余热”。自2017年起,澳森特钢利用冲渣水余热供应周边村庄及城镇居民冬季采暖。截至目前,该公司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高炉冲渣水换热分站3座、换热首站1座、中继泵站1座、无人值守换热分站21座,铺设一次管网46.8千米、二次管网166.2千米,完成与辛集市主城区热力供热管网的对接工作,实现与主城区热力管网互联互通。目前,该公司供暖入网面积约为218万平方米,入网超过1.3万户。

  变废为宝,让城市污水成为生产用水。澳森特钢让物尽其用,建立的废水处理中心,不仅处理厂区废水,而且收集周边居民和企业产生的废水处理后用到生产中。

  “2022年,我们为周边企业处理工业废水量约8万吨,为附近赵马村及周边村镇处理生活用废水2.7万吨。”王喆表示,澳森特钢真正做到了与城市互融共生。

  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,从自我绿色到产业链绿色再到让城市更绿,澳森特钢走出了一条与城市深度融合的道路。

  这是澳森特钢员工对该公司绿色发展成效的切身感受。他们纷纷表示,坚持绿色发展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
  如今,在澳森特钢,绿色文化已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,“共建共享”理念已转化为澳森人人、事事、时时的有效行动和习惯。

  持续美化、亮化厂区,“垃圾山”成为“山体公园”。澳森特钢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绿色制造体系,努力打造一流的绿色生态工程。该公司累计投资千余万元,历经1年时间,将建筑垃圾填埋场堆成的“垃圾山”进行治理和美化,让其摇身一变成为有山、有水、有绿的“山体公园”。“现在‘山体公园’已成为员工休憩的好去处。”王喆介绍。

  全员行动,护绿、增绿、造绿。澳森特钢不仅组建了一支90余人的绿化团队,系统、专业地为厂区增绿、造绿,而且鼓励全体员工争做绿色守卫者。“在澳森,每一棵树都是有主人的,从树苗栽种、浇水、施肥到长成参天大树都有人精心维护。”王喆举例说。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当天看到挂在树上的认养牌,包含认养人名字、树木信息等。

  在澳森全体员工的努力下,截至2022年底,澳森特钢厂区树木品种达60余种,大小树木80000余株;通过铺植草皮、播撒草籽等方式,持续扩大厂区草地面积,实现绿化面积39.31万平方米,绿化率达46.7%,真正打造出了“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景”的花园式工厂。

  践行绿色办公。澳森特钢积极引导员工厉行节约、绿色办公,通过倡导“双面用纸”“人走灯灭”“光盘行动”等绿色行动,推行无纸化、数字化办公,避免“长流水”和“跑冒滴漏”等浪费资源情况的发生,形人为环保、环保为人人的良好风尚。

  绿色低碳发展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未来,澳森特钢将巩固现有绿色发展成果,并持续探索新的低碳路径,为早日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做出澳森更多更大的贡献。(报道组成员:陈玉千 王大勇 陈晓莉 顾学超 苏亚红 李倩姚翰昇 杨悦,本篇执笔:李倩)

  【1】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冶金报—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。媒体转载、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,需经书面授权。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《中国冶金报—中国钢铁新闻网》及作者姓名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【2】 凡本网注明来源:XXX(非中国钢铁新闻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  【3】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,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、法规,尊重网上道德,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。

  中国冶金报/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: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:guisheng.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